IMS(天下秀)A股上市首份年報:2019年營收19.8億,同比增長63.5% DATE: 2025-07-11 04:12:38
但宋太宗一人不能占據“五”之位,三十六天帝的位置可能不在東西壁而是在神龕的扇麵牆(如同今山西永樂宮三清殿元代壁畫所見)。
五代第98窟有於闐國王供養像,榜題為“大朝大寶於闐國大聖大明天子”,國王頭戴平頂冕旒,前後各垂有彩珠六行。由此可知,自初唐至五代,帝王形象普遍見於莫高窟壁畫,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有“袞冕垂白珠”。
聯係到傳為初唐閻立本的《曆代帝王圖卷》(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),可知這是來源於唐代帝王實際形象的一種流行模式。吳道子在洛陽老君廟所繪《五聖朝元圖》中的唐代皇帝,應該就是這樣“袞冕垂白珠”的形象。宋代最常見的頭戴冕旒的圖像是玉皇大帝。
雖然他是四禦之一,常常與其他三位(紫微大帝、勾陳大帝、後土地袛)並列,塑或繪於道觀,但在宋代受到特別的崇拜,經常獨立建廟或龕,他的形象一般都是頭戴冕旒,如大足三例,一為大足舒成岩第5號玉皇龕,作於南宋紹興十三年(1143);又如石門山玉皇龕,作於南宋紹興十七年(1147);再如南山“三清古洞”,作於紹興年間,除“四帝二後”中有玉皇外,左側刻有出巡圖(這種形式更接近壁畫常見的《朝元》模式),頭戴冕旒的主像也被解釋為“玉帝”。這三處頭戴冕旒的玉帝像都集中作於南宋紹興年間(1131-1161)。
圖19重慶大足文宣王時刻,左石篆山,右妙高山再看相似的一例,文宣王孔子像。
大足石篆山文宣王與十哲弟子龕作於北宋元祐三年(1088),中央的文宣王紮著頭巾(見圖19左)。現在回過頭來看這部劇,雖然色調有些昏暗,但是服化道,演員的儀態、演技,都可以吊打市麵上很多的唐宮劇。
時間飛逝,當年參演的演員多半已進入暮年,很多人先後離去。當年追劇的我們也不再年輕了。《唱支山歌給黨聽》群眾性歌詠活動在正定陽和樓拉開帷幕
5月9日晚,在曆史悠久的曆史文化名城正定,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《唱支山歌給黨聽》群眾性文化活動在陽和樓音樂現場拉開帷幕。此次活動由中共正定縣委宣傳部主辦,河北天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。